作者:xxgk 发布日期:2023-10-2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各项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核心,重点围绕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等关键环节,着力在夯实功底基础、提升能力水平、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根据信息公开有关要求,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情况公开如下:
一、体制机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突出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建设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领导体制建立健全
为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宣传统战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工作机制完善规范
学校实施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讲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一线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研处在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专项经费落实保障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学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思政图书资料室1个,内有图书893册;建设专门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3个,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还按照高职学生每生30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2023年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全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落实
学校按照中央确定的最新课程方案以及省教育厅的要求,按照课程设置了4个教研室,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必修课课程群;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红色文化十讲等思政必修课,同时开设了新时代伟大变革、“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选择性必修课程,拓展巩固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了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数。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的最新版思政课教材,使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组织制作的思政课统一课件、讲义、教学辅导用书、教学视频等资料。没有自编教材、课件、教学辅导用书等情况。
三、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优先培养,基本建成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标准高
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严把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新任教师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从严选好配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相应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选拔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他们来自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建有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对出现政治立场倾向问题、师德师风问题、不适合继续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人员,第一时间退出思政课教师队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截止目前,学校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三集三提”集体备课、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以及举行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大赛等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校建有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常态化教育和监管制度,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研修,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综合素质测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学校建有完备的岗前培训制度和试讲制度,新进教师在岗前要接受公共科目示范班、师德师风等专题培训,上岗后有青年教师导师制。建有集体备课制,要求各教研室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聚焦说课、评课、磨课。建有五级听课评课制度:学校督导、学院督导、院长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教师互听互评制度。
2022—2023学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654余人次, 获批立项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党建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11篇;获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3人获省级“晒课”优秀,获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省教育厅教育改革评价优秀案例奖、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优秀成果等荣誉。
四、强化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
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学校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制定了《博鱼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大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实施,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协同建设。
(一)推行“大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教学改革创新视为提高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动力,扎实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备课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一是注重引入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二是开展了一课多师、双师同台、师生同堂等上课方式的改革。三是开设了实践课程,通过到实地观摩学习、一线课堂、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四是善于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建设“大课堂”、搭 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努力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学校积极探索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在考试形式逐步电子化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成果的考核,要求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有详细的原始记录,包括到课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情况、任务点完成情况等,考试题型上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学校推行思政课中班教学,合班后人数均控制在100人以内,有10%的班级为小班,采用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上课。
并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纪律管理,要求所有思政课教师上课时要全程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杜绝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并要根据学生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讲课内容,以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学院建有五级督导听课评课制度,此外学校教务处、学工处、二级学院等也不定期抽查课堂到课人数和课堂纪律等情况,学校有教学督导简报制,学习委员例会制、学生评教制等制度保障,能够及时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测。
2022年,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达到96%。